【卫生健康教育】 多一点健康关注,少一份疾病担忧
  • 供稿:刘满丽 彭尧
  • 编辑:林小东
  • 来源:保卫处
  • 发布时间:2025-05-18

五月正值春夏季节交替,病原微生物活跃度增加,可能会导致部分流行性疾病的发生或传播。同时,随着气温回升,人们户外活动增多,日光性皮炎、虫媒传染病也将呈现高发态势,在此提醒师生做好防护。

一、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和变异性

(一)症状

流感最明显的症状是突然发作,开始感觉乏力,接着身体会出现高热、畏寒、剧烈头痛、咳嗽、咽痛、全身肌肉或关节疼痛。大多数人会在4-7天好转,但部分人咳嗽可拖延到几周才好。

治疗

1.隔离隔离患者,流行期间对公共场所加强通风和空气消毒。

2.及早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建议尽早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只有早期(起病1-2天)使用,才能取得最佳疗效。

3.加强支持治疗和预防并发症休息、多饮水、注意营养,饮食要易于消化,继发细菌感染时应用抗生素。

4.对症治疗药物如高热给予解热药如布洛芬等。

(三)预防

1.加强个人防护流行性感冒一般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

急性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接触及飞沫传播。预防流行性感冒需要加强个人防护,外出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室内清洁,通风良好。

2.提高免疫力患者通常可以通过体育锻炼如跑步、跳绳等,以提高自身抵抗力和免疫力。

3.接种流行性感冒疫苗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好的方法之一。

二、日光性皮炎

典型症状

发生时间为日晒后数小时至十余小时内,表现为局部发红、疼痛、肿胀、皮温升高等,严重者可出现水疱破裂、糜烂;红斑颜色逐渐变暗,出现脱屑,色素沉着或减退,患者可能有灼热感或刺痛感,症状轻者2-3天内痊愈,严重者需一周左右恢复。

治疗

1.避免进一步晒伤及接触,使用芦荟凝胶、局部保湿霜缓解疼痛,水泡时轻包扎或覆盖,不要打破水疱,注意补充体液。

2.可使用炉甘石洗剂、复方薄荷脑软膏、复方吲哚美辛酊、布洛芬缓释片、马来酸氯苯那敏片、3%的硼酸洗液和氢化可的松软膏等治疗。

(三)预防

1.避免强烈阳光直射日光性皮炎的主要诱因是紫外线照射,因此减少直接暴露在强烈阳光下是预防的关键。

2.使用防晒霜防晒霜是预防日光性皮炎的有效手段。选择广谱防晒霜,能够同时阻挡UVA和UVB紫外线,防晒系数建议在SPF50+。

3.合理饮食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水果和蔬菜,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三、虫咬性皮炎

夏天水塘、池塘、绿化带等地方蚊虫较多,易引起虫咬性皮炎,各种虫叮咬性皮炎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症状

1.螨虫皮炎皮损为水肿性风团样丘疹、丘疱疹或瘀斑,其上有小水疱,偶尔为大疱,常伴有抓痕与结痂。严重者可出现头痛、关节痛、发热、乏力恶心等全身症状。

2.蚊虫叮咬被蚊虫叮咬后可毫无反应,或在皮肤上出现瘀点、风团、丘疹或瘀斑,自觉剧痒。婴幼儿被叮咬后可发生血管性水肿,包皮、手背、面部等暴露部位易受累。

3.臭虫叮咬叮咬后数小时可出现风团样丘疹和瘙痒,皮损中央有针尖大小瘀点、水疱、大片红斑或紫癜,伴有剧烈瘙痒和疼痛。臭虫可在一晚上多次叮咬,形成线状损害,常因搔抓而致色素沉着。

4.跳蚤叮咬跳蚤一般在人体停留数分钟到数小时,在吸血处形成带出血点的红色斑丘疹,损害常成群分布。对蚤唾液过敏者可有水疱、红斑或紫癜。

5.蜂蜇伤蜂蜇伤后局部立即出现明显疼痛、烧灼感及痒感,很快出现红肿,中央有一瘀点,甚至形成水疱、大疱损害,偶可引起组织坏死。被多数蜂蜇伤时,可产生大面积肿胀,少数有恶心、呕吐、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治疗

虫咬皮炎以对症和抗过敏治疗为主,可给予抗组胺制剂、维生素C等,也可使用糖皮质激素霜剂。若有继发感染时,可外用含有抗菌药物的止痒洗剂,必要时口服抗生素。

(三)预防

1.家中安装纱门纱窗,使用蚊帐、蚊香、电子驱蚊器、电蚊拍或家用杀虫剂杀蚊驱蚊。

2.水培植物的水要定期更换,至少一周一次,及时清理家中花盆、水缸、废弃罐子的积水。

3.外出时,穿长袖衣服和长裤,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喷涂蚊虫驱避药物;避免在树阴、草丛等蚊虫较多的地方逗留。

4.开展环境整治,清除杂草、积水,消灭蚊虫孽生地。

注意:如有不适,可拨打卫生所电话咨询。

卫生所电话:0773-8108120


保卫处

2025年5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