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份进入早春季节,气温逐渐回升,乍暖还寒,气温仍然较低,恰逢新春佳节,人员流动性增加,可能增加呼吸道传染病和胃肠型感冒的发生风险。
一、流行性感冒
(一)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染性强的特点。流感病毒主要分为甲、乙、丙三型,其中以甲型流感病毒引起急性呼吸道疾病为多见。
(二)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高热、头痛、四肢酸痛、乏力和伴有流涕、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状,体弱者和老年人感染后易出现肺炎等并发症。
(三)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尤其对儿童、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等体质较弱人群危害较大。
(四)预防措施
1.养成健康生活习惯。规律作息,均衡营养,充足休息,适量运动,增强体质,保持自身免疫力。
2.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讲礼仪,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
3.多通风,少聚集。勤开窗通风,加强空气流通。在流感流行季节,高风险人群应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的密闭场所,去时建议佩戴口罩。
4.做好个人防护,减少疾病传播。出现流感样症状时,应居家休息,进行健康观察,避免带病上班、上课;外出或接触他人时佩戴口罩,减少疾病传播。若出现病情加重,需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5.接种流感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可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二、胃肠型感冒
春季气候变化较快,早晚温差较大,极易引起感冒、鼻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其中一种感冒,与我们的胃肠道有着密切的关系,叫做“胃肠型感冒”。
(一)胃肠型感冒是由腺病毒、轮状病毒、流感病毒等病毒感染所致。由于春季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大量生长、繁殖,人体在这个季节最容易受到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的侵袭,所以“胃肠型感冒”也比其他季节有明显的增多。
(二)临床表现
胃肠型感冒主要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发热,次要症状包括头痛、鼻塞流清鼻涕,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
(三)治疗
胃肠型感冒没有特效的针对病原体的治疗方法,一般以对症治疗为主。
1.患者应卧床休息,进食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多饮水。
2.对高热患者可进行降温的一般治疗,如用湿毛巾擦全身、冰袋敷等,高热不退可给予药物尼美舒利降温。
3.当患者体温减退,大量出汗,以及呕吐、腹泻后可给患者喝淡盐水,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如出现水样便可给予蒙脱石散治疗。
4.保持室内通风,减少外出,注意胃肠道保暖,饮用适量酸牛奶。
5.可用理气化湿和胃的藿香、佩兰等中草药泡茶饮用,也可备适量中成药如藿香正气丸(液)等药物,一旦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症状,应及时就诊。
注意:如有不适,可拨打卫生所电话咨询。
卫生所电话:0773-8108120
桂林信息科技学院
保卫处
2025年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