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单位、各部门: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给“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重要回信精神,“三位一体”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工作,把创新教育贯穿教育活动全过程,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培育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动能,为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贯彻落实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以下简称“国赛”)的部署和广西赛区选拔赛(以下简称“区赛”)的工作安排,现将校赛的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
我敢闯 我会创
二、组织机构
桂林信息科技学院创新创业学院
桂林信息科技学院团委
三、总体目标
更中国、更国际、更教育、更全面、更创新、更协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聚焦“五育”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开启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新征程,激发青年学生创新创造热情,打造共建共享、融通中外的国际创新创业盛会,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更中国。更深层次、更广范围体现红色基因传承,充分展现新发展阶段高水平创新创业教育的丰硕成果,集中展示新发展理念引领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中国方案,提升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感召力。
——更国际。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汇聚全球知名高校、企业和创业者,服务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搭建全球性创新创业竞赛平台,提升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力。
——更教育。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弘扬劳动精神,加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造就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的新时代好青年,提升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塑造力。
——更全面。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鼓励各学段学生积极参赛,形成创新创业教育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留学生教育等各类各学段的全覆盖,打通人才培养各环节,提升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引领力。
——更创新。积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丰富竞赛内容和形式,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促进高校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服务国家创新发展,提升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创造力。
——更协同。充分发挥大赛平台纽带作用,促进优质资源互联互通,推动形成开放大学、开放产业、开放问题的良好氛围,助推大赛项目落地转化,营造支持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共同合作、互相包容、互相支持的良好生态。
四、参赛对象及条件
1.全体在读和毕业5年(含)以内本科生。每位参赛选手最多只能担任一个项目负责人,可以作为项目成员参加其他项目(参与项目不超过3个)。参赛对象(不含产业命题赛道参赛项目成员中的教师)年龄不超过35岁(1989年3月1日之后出生)。
2.参赛选手以项目团队形式参赛,每队成员不少于3人,原则上不多于15人(含项目负责人);各参赛团队必须确定项目负责人1人,由项目负责人组织报名参赛,项目负责人必须参加赛事答辩环节。跨校组建团队的,项目负责人须由我校学生或毕业生担任。
3.鼓励曾获得往届“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三创赛”等区赛铜奖及以上奖项再次报名参赛;要求2022、2023、2024年度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立项项目必须报名参赛;2024届毕业设计答辩被评为优秀的项目必须报名参赛;已参加过其他各类学科竞赛的项目均可报名参赛;教师科研成果转化项目均可报名参赛;符合大赛参赛要求的其他项目均可报名参赛。
五、竞赛形式
校赛以赛道为单位分组评审,为初赛、复赛、决赛三级赛制。初赛为网络报名,二级学院评审;复赛为项目资料评审,通过专家评审产生晋级决赛的项目;决赛采用现场路演展示答辩的方式进行(2023年度获得“互联网+”大赛区赛银奖及银奖以上级别项目和学校2023年“共信杯”决赛项目,在本年度参赛初赛网络报名完毕后可直接进入校赛决赛现场路演)。
本次校赛选拔出的优秀项目优先推荐为金种子项目,邀请专家指导项目优化,优先推荐参加区赛选拔赛。
六、校赛赛程安排
1.网络报名(6月28日前)
参赛团队可以通过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https://cy.ncss.cn/)进行报名。不同组别的参赛学生需根据报名系统的提示提交相应的报名材料。各二级学院组织学生完成网上报名(指标见附件2),报名截止之前,团队可修改重新上传参赛资料。
2.校级复赛(7月2日前)
各学院从网络报名团队中选拔一定数量的团队参加校级复赛,可报校级复赛项目(高教主赛道+红旅赛道)上限数量为:信息工程学院(9+3),电子工程学院(8+3),机电工程学院(9+3),商学院(7+3),创意设计学院(4+2),外贸与外语学院(4+2),体育与健康学院(1),数学教研部(1),马克思主义学院(1),创新创业学院(2)。以学院为单位于7月2日前将汇总表(附件1)及各项目材料(项目计划书、项目PPT)发送至邮箱xkscxy@163.com进行校级复赛登记,无需提供纸质档,不接受学生个人申报。学校对各学院推荐项目进行评审,选拔出26个高教主赛道项目,8个红旅赛道项目进入学校校级决赛现场路演。
3.校级决赛(7月5日)
学校组织专家对进入决赛的项目进行路演评审,项目展示内容包括产品/服务介绍、市场分析及定位、商业模式、营销策略、财务分析、风险控制、团队介绍等,可展示产品实物。
七、奖项设置
大赛决赛共设置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三个等级奖项,高教主赛道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红旅赛道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其余决赛项目均为优秀奖。获奖项目将择优推荐参加区赛选拔赛。
八、参赛资料要求
商业计划书和网评版PPT。参赛项目必须提交完整商业计划书一份(竖版PDF形式,页面大小为A4)和项目介绍网评版PPT(PPT一般不超过40页),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如专利证书等,作为附录置于计划书主体部分后,如附录页数过多须适当压缩或删减。
九、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单位、各部门要成立大赛组织工作机构,由各二级学院院长牵头负责,明确责任分工,制定工作计划,切实抓好大赛的组织工作,进一步挖掘和培育有潜力的创新创业项目,要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大赛组织情况将作为学院年终考评指标。
2.统筹资源、加强保障。拓宽渠道、深挖资源,重点走访、认真选拔,把提高在校生和教师、毕业5年内优秀校友参与度作为拓宽项目来源、提升项目层次的重要方面来抓,激发广大师生投身创新创业实践的热情,对好的项目要通过政策倾斜、资金支持、专业指导等方式加强保障。
3.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各二级学院要结合专业特色,组织开展赛前动员,利用网络直播、短视频等新型媒体传播途径,引导、助力项目团队把握机会,在师生中广泛宣传大赛有关精神,让师生深入了解大赛的重要意义,在校内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十、其他事宜
第十届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考核及奖励政策等未尽事宜参照《桂林信息科技学院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工作实施办法(修订)》(桂信创〔2023〕3号)执行。
十一、校赛信息交流渠道
创新创业学院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和大赛解释工作。
联系人:章昊、黄玉婷、周阳霖
地点:创新创业学院(德远楼E204)、校团委(知行楼826)
电话:0773—8100569、8100527
校赛官方QQ群:181029769
桂林信息科技学院
2023年6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