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3月25日,桂林信息科技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在C508教室召开双创团队规范化管理专题会议。机电工程学院院长胡国文、院长助理莫荣、学工辅导员、双创团队指导老师及学生负责人等50余人参会,会议聚焦安全管理、效能提升、考核监督等核心议题,系统部署双创团队高质量发展路径。
强化安全管理,压实主体责任
胡国文院长在动员讲话中强调:“双创团队的安全管理是创新实践的根基。”会议明确指导老师为团队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要求建立“实验设备使用台账”,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及应急演练,重点规范激光切割机、3D打印机等高危设备操作流程。胡院长特别指出,2024年学院将设立“双创安全专项基金”,用于更新实验室防护设施,切实保障师生科研安全。
推行企业化管理,激活团队效能
院长助理莫荣提出“双创团队企业化运营”改革方案,以模拟公司架构优化团队分工。例如,在“智能机器人创新团队”试点中,设立项目经理、技术研发、宣传运营等岗位,实行“周例会+月度考核”制度,并依托学院双创基地搭建资源共享平台,促进跨团队技术协作。此外,学院将开通“双创服务绿色通道”,简化设备借用、耗材申领流程,提升科研效率。
完善考核机制,量化成果产出
学院双创管理委员会发布《团队考核实施细则》,从“成果产出”“过程管理”“社会效益”三个维度设置12项量化指标,包括国家级竞赛获奖、发明专利授权、校企合作项目落地等核心内容。考核结果与团队经费分配、评优评先直接挂钩,对连续两学期不达标的团队启动退出机制。针对学科竞赛,会议明确要求指导老师对参赛材料实行“三审制”(初审、交叉审、终审),并建立“竞赛作品档案库”,实现全流程追溯管理。
培育创新沃土,赋能人才成长
2024年,机电工程学院双创团队累计获省级以上奖项37项,孵化学生创业项目6个。胡国文院长表示,学院计划年内与3家龙头企业共建“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开设“双创精英训练营”,通过“以赛促学、以创代练”模式,培养兼具工程能力与商业思维的高素质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