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AI时代育人新路径——我校举办“人工智能时代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专题讲座
  • 供稿:黄玉婷
  • 编辑:林小东
  • 来源:创新创业学院
  • 发布时间:2025-11-20

为主动应对人工智能技术浪潮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新范式,11月18日,桂林信息科技学院特邀知名专家马德富老师来校,作题为“人工智能时代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的专题讲座。学校校长解庆林,副校长刘跃峰参加讲座。


“人工智能时代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的专题讲座现场


讲座伊始,马德富老师从国家顶层设计出发,深入解读了关于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等相关政策文件精神。他重点阐述了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与产业需求同频共振。马老师从新领域新赛道、产业转型、行业领域、创新社会治理服务、丰富民生领域五大应用场景切入,深刻论证了教育必须紧密对接产业,实现“教育与产业同步”,方能培养出能够解决复杂实际问题的卓越工程人才和创新人才。

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的全面来临,高校应如何系统性应对?马德富老师指出,这是一场深刻的教育变革。他提出,高校需在教育理念、教师角色、课程设置、技术基础设施及产学研合作等多个维度进行重塑与更新。他强调,教师的角色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和创新的引导者、协作者;课程设置需打破学科壁垒,融入更多前沿科技与交叉学科内容;同时,学校需构建支撑AI教学与实践的技术平台,并深化与企业的合作,将真实产业环境引入校园。

随后,马德富老师将讲座核心聚焦于“项目式教学”这一关键抓手。他详细阐述了AI时代,教师必须大力推动项目式教学。马老师认为,基于真实任务、复杂问题和最终产品的项目式学习,能够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具体应用场景深度融合。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团队协作与解决未知问题的综合素养。他指出,推动项目式教与学,是重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与关键。针对广大教师关心的“如何成为双创项目式教学导师”这一问题,马德富老师分享了实践路径与心法。他鼓励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勇于在自身课程中尝试项目化设计,并积极指导学生参与高水平学科竞赛。


马德富老师经验分享


讲座最后,马德富老师以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为例,进行了精辟解读。他指出,该大赛的本质就是一个高水平的“项目式教学平台”。大赛的评价标准与项目式教学的核心目标——凸显产业价值、追求项目创新、锻造团队协作、促进个人成长——高度契合、相辅相成。他鼓励同学们积极组队参赛,在实战中锤炼自己;也呼吁老师们积极担任导师,通过大赛反哺教学,形成“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的良性循环。

本次讲座为我校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宝贵的思路与方向,引发了在场师生的深入思考与强烈共鸣。

一审 | 黄鹏

二审 | 林小东

三审 | 李亚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