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读者您好,感谢您关注机电工程学院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教学科研 -> 专业建设 -> 正文

专业建设

2025级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答辩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5-09-18

9月18日下午,2025级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答辩会在知行楼702教室顺利举行。本次答辩由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教研室主任易春主讲,他围绕六大核心维度展开详细讲解,包括专业调研与方案论证情况、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对接情况、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情况、课程设置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及课程体系结构,以及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实路径,全面呈现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思路与核心框架。

为精准匹配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人才需求,该专业此次进行全方位升级,打破传统单一培养模式,构建起覆盖多领域的多元化课程体系与培养方向。在培养方向上,专业突破以往仅聚焦风电、光伏的局限,拓展形成光伏发电技术与应用、风力发电装备与运维、电化学储能系统、融盐储能技术、压缩空气储能、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六大方向,助力学生构建更全面的专业知识体系;在课程设计上,新增储能技术模块,重点强化储能系统电气设计与优化、逆变器原理与实施技术、高频开关防护与维修技术、集群式与分布式逆变器协同控制等核心内容,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新能源技术的掌握深度,为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易春主任在答辩中强调,新能源产业已形成多领域协同发展格局,人才就业面覆盖电力装备设计、维护、储能系统集成等多个方向。为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专业不仅与行业龙头企业建立合作,为学生提供高质量就业保障,还鼓励学生参与光伏电站设计、储能系统调试等企业真实项目,确保毕业生实现 “到岗即上手”,深受企业青睐。升级后的专业,毕业生可在电力装备设计与制造企业、新能源电站设计与运维单位、储能系统集成与服务公司等多类单位就职,尤其可进入宁德时代、三一重工、国家电网、亿纬锂能等知名企业。据就业数据显示,新能源行业未来五年预计将有超百万人才缺口,复合型人才供不应求,此次专业升级将进一步对接国家新能源发展战略,为行业输送更多高素质技术人才,也为学生开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1C6E6

会议现场

地址:桂林信息科技学院德远楼     电话:0773-8101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