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教研室在知行楼715机电工作坊召开人才培养方案专题研讨会。此次会议紧扣国家 “双碳” 战略目标,聚焦新能源产业发展需求,旨在进一步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行业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会上,教研室副主任首先介绍了专业设立背景:作为面向国家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战略需求的交叉性应用型专业,其核心是培养具备新能源材料研发、器件设计与应用能力的人才。随后,全体成员围绕2025版人才培养方案展开深入研讨,一致认同新方案需突出 “新工科” 理念,强化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会议重点聚焦课程体系优化、核心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环节及师资队伍建设等关键领域,形成多项共识。
在课程体系方面,方案拟设置《半导体物理》《电化学原理及应用》《锂离子电池材料及应用》《光伏材料与电池》等核心课程,强化基础与专业课程衔接;同时新增人工智能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内容,提升学生跨学科综合素养。实践教学环节计划深化校企合作,建设稳定实习实训基地,推行 “项目驱动式” 教学,鼓励学生参与科研与创新创业活动,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与会人员一致认为,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建设的核心,需紧跟产业趋势,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全体教师将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凝心聚力推动专业高质量发展,秉承 “立德树人、服务产业” 理念,打造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为国家新能源产业发展输送更多优秀人才。此次会议为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明确了人才培养的方向与路径。

会议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