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营造浓厚的科技文化育人氛围,科技、科普和科创文化讲座活动作为桂林信息科技学院2024年度科技文化月的重要活动内容。12月10日下午,特邀请桂林博物馆宣教部宾妮副主任为学院全体师生举办了一场以《读懂地方历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桂林历史中的“三交”印记》为题的历史文化讲座。各二级学院学生代表360余人参加此次讲座。
“读懂地方历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讲座
宾妮副主任以“古者尧治天下,南抚交趾”诗词开篇,表明早在商周时期中原已和岭南地区有了交往和联系。而后以青铜器、陶器等文物为依托阐述先秦时期,桂林是百越族群的聚集地之一,其地处湘桂走廊的中南端,成为中原文化、楚文化、百越文化相互碰撞和交汇之地。秦汉时期,灵渠的修建通航意义非凡,桂林自此融入中原王朝行政版图,百越部族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开启华夏文明一体化新篇,秦汉留存的众多文物见证了这一伟大变革。
宾妮老师讲座分享
唐宋时期,宾妮副主任以唐代桂柳运河、桂州窑佛像、宋代官印等为依托进行阐述。桂林南在南北朝与隋代的积淀使其在唐代成为“岭西重镇”,宋代更是成为 “西南会府”。这一时期的桂林,是岭南政治中心、交通要道与文化传播枢纽,诸多历史遗存铭刻着它的辉煌。
最后,以明靖江王、梅瓶、清代状元文化为依托阐述,明清时期桂林的重要地位依然稳固。明代作为广西军政中心,靖江王就藩凸显其战略意义;清代则在政治与文化方面持续发力,学校教育昌盛,科举制的推行促进民族融合与团结,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宾妮副主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桂林博物馆馆藏文物为依托,来带领大家读懂地方历史,触摸桂林历史中的“三交”印记。展现一幅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画卷,这即是一堂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政课、也是一场历史文化科普展。
讲座现场
此次讲座的成功举办充分展现了校园科技文化月的热烈氛围和良好效果,为师生们提供了近距离了解和接触地方历史文化的机会。透过桂林的历史文物与民俗风情,我们清晰看到广西民族交流交融的典范形象。这片土地上各族人民书写的历史,有力证实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的坚实历程,也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继续传承与弘扬民族融合精神,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